
1973年,18岁的于之良来到了新乡县化肥厂。那时候的心连心就只有一个老厂,厂里需要扩建,他被生产队派到厂里搞基建,由于文化不高,也没有技术,他就是在那里搬砖和泥,加上还是农民,他每天的工资就是10公斤化肥,他把化肥交给大队,大队给他记工分。一年头上,基建完了,许多农民工卷铺盖又回到农村了。于之良没有回去,虽是搬砖和泥的小工,但他干得认真踏实,厂里就把他留下了,他不挣化肥了,开始了一月挣三四十元钱的工人日子。
于之良初中毕业,而且上的是“文革”时候的乡中学,厂里最简单的图纸他也看不懂,好在化肥厂不仅仅需要有技术的工人和干部,更需要一大批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工人。他先是被分到了合成车间精炼岗位,就是中规中矩看着机器。在看机器的三四年当中,常有维修工在车间里巡视,屁股后面挎着帆布包,里面晃荡着钳子、扳手之类的工具。于之良觉得维修工技术含量高一点儿,就想当维修工,于是怯怯地给人家提了申请,人家还真就要了他,他知道要他是因为他老实本分。从此他也开始了屁股后面挎帆布包的工作,这一挎就是四十年的坚守,就是默默坚守英雄故事的开始。
起初他一步不离地跟师傅学,也没有固定的师傅,谁干活就跟谁屁股后边,嘴笨但手勤快,恰到好处地递工具,爬高上低地干笨活累活,活干完了,人家收兵回营他打扫战场。其实好的徒弟都是从打下手开始的,打下手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渐渐的他从干一些简单的维修到比较复杂的活计,干多了就会了,干多了就巧了。于之良老实、认真、不惜力,在熟能生巧的化肥维修行业,他如鱼得水。这样的日子过了大概十年之后,他当上了维修班班长,十几个徒弟挎着帆布包开始跟在他的屁股后面。
于之良算不得很精明的人,但干多了就有了经验,有了经验就有了责任心。化肥生产是一个高危行业,稍不留心就可能出大事故,而维修就是给设备体检,就是防患于未然,维修班班长官不大但责任压头。2006年,新建二分公司烃化塔下三组填料密封,由于塔下填料室太深,两次填料都有些微漏,工作只好先停下来,毕竟新设备、新工艺,大家都看着于之良,他不吭声,紧锁着眉,虎着脸,吃饭时还看着图纸,生产厂家也无计可施,数据都证明填料本身没有问题,于之良一个一个疑点排除,最后他决定通过专用工具改填料厚度,压一圈测量一次数据,果然,4个方向误差都不到1毫米。成功之后大家都夸他,他说:“没什么神秘的,就是多用了心思。”
于之良强烈的责任心、成熟老道的经验、不怕苦不怕累的敢打硬仗精神使他成了香饽饽,心连心近一二十年的发展目不暇接,他便一个硬仗接一个硬仗地打。2006年,他从老厂调到新建的二分公司,2008年,他从刚刚投入运行的二分公司调到新建的三分厂,2011年,又从刚刚投入运行的三分厂调到新建的四分公司。都是从设备安装到保证安全投产,都是时间紧、任务急,他不知有多少天几夜不睡的记录,不知有多少工地上吃饭睡觉的时候,不知有多少几十天不回家的历史。心连心从领导到群众都知道这个1.65米高,55公斤重的筋巴小个子有超乎自己的能量,即使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他还会快速地爬上高高的合成塔,还会在刮风下雨的时候和年轻人光着膀子在野外干活。他是一个既成熟稳重又热血激情的男子汉,每次大战役、大硬仗都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最体现他拼命三郎的一次血战是2010年三分厂的分离器内件改造事件,厂家的设备制造要求在近30块铝板上打60多万个4毫米的小孔,4毫米也就绿豆大小,工期要求四天。于之良当时手下有十几个80后、90后徒弟,面对60多万的几乎天文数字,于之良的血性上来了,都说这不可能,但不干怎么知道可能不可能呢?于是他埋下身子,蹲在地上,拿起铁锤,开始一锤一锤地敲打,徒弟们也跟着他玩命,整整四天,每天都是干到后半夜,随便找个地方打个盹儿,睁开眼又开始干,饭也是送到工地上吃,去方便都是眯眼休息的宝贵时候。他年纪大但有经验,效率高还不出小事故,徒弟们不行,千锤万锤总有失手的时候,有几个扶纤的手都是血呼呼的。奇迹都是意志的产物,不到四天,60多万个小孔按要求横平竖直的弄好了,于之良和徒弟们一下子或坐或躺地瘫在地上了。
于之良到哪个分厂都是维修班班长,到哪里都是师傅,人人都抢他。心连心几个分厂一碰到大活棘手活就先想到他,开工资的时候他只属于一个分厂,干活上他属于整个心连心。于之良成了维修大腕之后从不摆谱,只要有时间,只要工作需要,一声招呼就过去了。他到每个现场也不是先使唤徒弟,都是自己先上。那次在三分厂合成水冷和油分的检修中,由于两个设备内空间狭小,1个设备只能进3个人,另1个只能容纳1个人,于之良先后钻进了两个设备,里边含氧量很低,又憋屈地伸不开手脚,是个又苦又难受的差事,徒弟们说,“师傅让我们多下去会儿吧。”于之良说:“我个小还瘦,在里面比你们方便的多。”
其实翻翻于之良在心连心四十年的历史,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振奋人心的口号,在每年当先进之后,在获心连心“建厂40年杰出贡献奖”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后,总有人问他的感受,他永远声音诺诺地说:“咱就是干活的人,把自己的活干好了就行了。”
我们需要临危不惧、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我们更需要大量在平凡日子里默默奉献、忠于职守的劳动者。于之良之所以能在心连心六千名职工中出类拔萃,就在于他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对同志的感情。因为他把工作当成了兴趣、当成了追求、当成了渴望、当成了幸福,所以他必定成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