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部心连心复合肥的发展史——记心连心新乡复合肥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法昭-凯发娱乐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xinlianxin

一个人和一部心连心复合肥的发展史——记心连心新乡复合肥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法昭
发布时间:2019-08-15 点击次数:615 字号:t|t

2000年,23岁的李法昭来到心连心复合肥公司。这个时候,心连心的复合肥婴儿一样刚刚呱呱坠地。由于是各地新设备新组合的生产线,厂里又是第一次生产这种肥料,磨合期就显得尤其厉害和长久,最严重的时候一个班就要关停机器十几回,不仅严重影响生产,也让大家觉得很扫兴。

image.png

李法昭初来乍到,随着20多个年轻人一起当维修工。李法昭进厂前在新乡农校学过两年机械制造,对各种机器设备有着专业一般的兴趣和爱好。其他维修工就是巡检,招呼了就来,李法昭不行,机器哪有问题了盯着不走,只要不影响生产就拆拆卸卸看个明白。比如化肥包装的缝包机坏了,一条包装线就停下来了,很耽误生产。李法昭自己做了个工作台,把坏了的机器搬到工作台上修,学过机械制造又这么用心,缝包机不仅很快修好了,其机械工作原理也清清楚楚。再有缝包机一坏,生产线上的女工就大声喊,李法昭又坏了。他就赶快去修缝包机,喊他“又坏了”的时候,他才进厂不到一个月。那年冬天的时候下大雪,厂里的缝包机又坏了,但他下了班,在场的人又修不好,眼看生产的化肥因无法打包快漫过了天窗,大家就说赶紧让李法昭来吧。那时候李法昭没有手机,又打别人的手机代转,李法昭从十几公里的朗公庙骑摩托冒雪往厂里赶,半道还雪地里压死个兔子,会了不难,也就十几分钟,缝包机又开始老老实实的缝包了。

这样的能人藏不住,李法昭不到一年从20多个维修工里脱颖而出,到厂里的技改组报道了。他现在可以名正言顺的揣摩那条还在磨合的复合肥生产线了。热风炉、烘干机、震动筛、破碎机等等,他和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学就是干,干就是学,终于制服了这台神神精精的生产线,达到平均四个月平安无事的境界。

初始时的复合肥生产污染很厉害,车间里粉尘弥漫,工人身上一身白粉,车间地上一层白泥,李法昭年轻气盛,公开提出来“要让工人摘掉口罩,有尊严的工作”,白粉是从机器里喷发出来的,李法昭采用了一堵二引的方法,能堵的堵回去,跑出来的引导到一个装置里,果然好了许多,后来又进一步的改进,用布袋回收粉尘,用烘干机防止回收设施沾黏,这回彻底制伏了污染,工人不仅摘了口罩,而且车间放了水杯也不担心落入粉尘了。

只要用心,进步是挡不住的。2002年,李法昭就当上了技术员,在复合肥老厂二车间引进尿基单烘单冷喷浆工艺中主管设备的选型和安装,2004年,老厂三车间全面改建,他主管工艺设计,开始了自行设计、建设、安装、生产调试、开车等等,而且都是一次成功。2005年,他被任命为复合肥老厂三车间主任,这时候他才26岁,入厂刚刚5年,俨然成了一个复合肥的老手。白天他忙工作,晚上也不走或走的很晚,虽说是三车间主任,但其它车间设备有问题了还是他出马。

2008年,心连心要建复合肥新厂区,李法昭肯定被召去并委以重任,他被任命为新厂区技术部副经理,带领5个人成立项目组。工期紧,任务重,他需要和土建设计、设备厂家、各施工单位、相关政府部门、公司内部、物资采购等协调大大小小的事件。他的项目组的办公室就在施工现场的临时木板房里,2009年3月工程破土动工,几天倒春寒,木板房寒气逼人,几天大风起,工地上风沙迷漫。李法昭和他的项目组每天加班不止,一步不离现场,最终复合肥新厂建设只用了5个月,2009年8月1日,新厂一车间一次开车成功;2009年8月25日,新厂二车间一次开车成功。与之配套的新厂区3.1万平米的原料库、2.6万平米的成品库也建成并顺利投入使用。新厂区布局科学合理,工艺设备先进,后来国家一家大型化肥企业的老总来新厂参观后赞不绝口,并分批派企业的公司领导和车间主任来厂参观学习。后来一家企业邀请李法昭用一年的时间去他们当地复制一个新乡一样的复合肥厂,李法昭婉言谢绝了,后来有一家化肥大企业要高薪聘请李法昭借一步工作,他又一次婉言谢绝了。

心连心复合肥新厂区的建设成了全国行业的标杆工程,李法昭收兵回营,又被任命为复合肥老厂的厂长,并以新厂建设的经验优化和改造老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2011年李法昭被任命为复合肥技术部经理,不久他接到集团公司任务,要研究将一种粉体在线均匀加入带压液体内并均匀混合的生产课题。他大胆创新设计,从试验到购进设备只用了两个月,最终顺利通过工业化生产调试,并经农化试验田验证,实现了控失尿液、腐植酸尿液的产品升级。该工艺流程在复合肥生产成功被移植到大颗尿素和尿素造粒塔上,对集团公司低成本差异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中科院专家吴跃进教授来厂回访调研时,对该项工艺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3年李法昭调往心连心农心公司任副总经理,负责农心1号塔的设计建设工作,他带领团队对国内10几个先进高塔厂家进行认真的考察,总结了高塔生产工艺10几年来的发展变化和经验教训,结合公司自身的要求,配合其他部门设计了农心1号塔工程。项目在2014年一次开车成功,其产品系列既能生产高氮,又能生产高磷高钾,切不使用除湿机,全年可稳定生产。电耗也由原来的滚筒工艺吨肥30度降至11度左右,而且产品颗粒光滑圆润、晶莹剔透,颗粒强度高,日产可达900多吨,极大丰富了公司序列,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李法昭的脑子一直在飞转,他的脚步一直在奔忙,常常是一个建设还没有完工,另一个项目已经恭候多时了。2015年,李法昭担任复合肥2号3号塔硝基肥项目总工;当年他还协助新疆库车分公司复合肥双烘双冷项目建设;2016年,李法昭又任硫基复合肥项目总工;2017年,他带领复合肥技术部5人团队6个月建成了一条20万吨/年双烘双冷滚筒复合肥生产线;2018年,李法昭负责的二期双烘双冷高效生态肥项目完工,该项目是在九江双烘双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完成的,将为公司低成本复合肥、硫基氨化半喷浆高氮差异化复合肥战略目标开出一条新路。

将近20年,梦幻一般的忙碌和辉煌,李法昭从一个维修工成了今天复合肥专家和总工。他爱复合肥事业,爱心连心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和要做化肥行业领跑者的气度。心连心复合肥由当初的一个车间到今天的新乡、新疆、九江、东北四大生产基地,年产量由开始的十几万吨到今天的年产150万吨,这里面到处都有李法昭的智慧、汗水和泪水在闪动,他的青春,他的生命都融化在心连心复合肥的历史和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