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郭景丽考大学时的分数超过了二本线30多分,但她报考河南科技学院的时候还是选择了农学专业。不是因为热爱,而是为了进大学门的保险。上了两年左右的时候,她渐渐喜欢上了农学。大学毕业的时候考研,她依然矢志不渝,又以高出录取线几十分的成绩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这是全国的985大学,在全国的农林类大学中名列前茅。她读硕的专业是植物资源利用,植物里的学问很多,即使是一棵草,也有土壤、空气、水、阳光,肥料等等作用的影响。三年课桌和实验室的日子里,她对肥料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一生要和肥料为伍。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她想搞实业,把她的理想嫁接到植物里。在短暂的经过了一个公司的失望之后,她开始在网上挑选自己中意的企业,也让企业挑选自己。她第一次在网上化肥企业里看到“心连心”这个名字时,脑子里跳出来的竟是中央电视台的下乡演出。那是2011年的时候,心连心的二分公司三分厂都刚建成没几年,正一字排开地加紧生产。四分公司的建设也如火如荼,一片沸腾的场景。她被眼前的宏大而震撼,不知道她上了四年本科的新乡还有这么硕大的化肥企业。她“面试”了心连心,心连心的五个评委面试了她。三天之后,心连心的通知来了。心连心看中了她,她也看中了心连心。
刚来到心连心的时候,郭景丽觉得自己所学的植物资源专业和化肥不是完全对口,化肥只是植物生长的元素之一。今天经过了心连心8年的实验室、土地、农民的密切接触之后,她完全改变了以前的认识,自己读研的学问可以在化肥的研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今天的化肥和以前的化肥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化肥已不仅仅是提高作物的产量,它要改变土壤,它要水肥一体,它要缓释元素进而减少环境污染等等。这一切和植物的所有细节息息相关。
郭景丽全身心地投入到化肥的研发当中了,她的目标就是生产出既高产又不破坏土地环境,价格又能让市场接受的新产品。2014年,她瞄准了土豆,这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但长期以来没有像米麦一样受到化肥的重视。她要让长期徘徊的土豆产量有一个大幅度的增产。她走出试验室,到各个不同地区去调研。在拿出了土豆肥的配方之后,她开始了田地里的试验。首先是卫辉三户农民的9亩土地,从土壤、栽种到施肥、管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跑卫辉的9亩土地近30次,许多时候都是一身土一身汗一身疲劳。卫辉成功之后,她又移师山东滕州等地。虽然河南和山东土地相连,但土地成份却不一样。又是一次次的测试、栽种、管理,对农民和经销商耐心的指导。滕州距离新乡500多公里,此时郭景丽已有6个月的身孕。她坐着皮卡车,前边坐人,后边拉着被命名“薯好达”的化肥往滕州11户近40亩的土地里播种。田地的颠簸,孕期的反应让她难受无比。同伴们劝她不要来了,她坚决不同意,“薯好达”同样是她孕育的孩子。山东之后河北、内蒙都有了郭景丽“薯好达”的进入,最远的地方到了内蒙的乌兰察布。几年的风里雨里,几年的艰苦跋涉,从实验室到大地,从卫辉的最初9亩星星之火到2018年华北地区共6万多亩的“薯好达”遍布,“薯好达”用同样量的化肥让土豆产量增产19%以上,大受农民和经销商的欢迎。
土豆革命的成功让郭景丽和她的团队体会到以聚能网和腐植酸高效化肥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顺着“土豆”的足迹,郭景丽又牵头开发了果树、山药、烟草等等专用化肥,为心连心的产品市场又增添了新的色彩和储备。
2015年,心连心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温室大棚。投运伊始,由于没有经验,大棚管理有些混乱。后来郭景丽作为大棚的负责人,她大胆改革,迎难而上。为了改变大棚种植模式单一的局面,在她的提议下,大棚中引进了立体栽培和漂浮栽培技术,为研制市场上需要的液体肥和水溶肥创造了条件。大棚里的各个细节都要严格把控,一段时间,郭景丽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钻进大棚,检查大棚是否有漏水、是否有损害的地方,作物是否缺肥,是否干旱。在她的精心照顾和细心呵护下,大棚姹紫嫣红生机勃勃,既是科技人员科研的好地方,又是心连心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两减一增”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出台,再到近期环保督查力度的加大,生物肥被众肥企再次推到了前台。2018年伊始,郭景丽就组织营销、生产等众多兄弟部门对当年微生物肥的开发计划展开了讨论,并最终确定一整年的研发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她带领团队通过盆栽和化验对每种菌的功能特点进行了研究筛选,并提出了“微生物菌剂 ”的研究思路。面对生产颗粒成球问题和活性不稳定等问题,从外部考察问方法,到内部生产技术的改革,经过层层攻关,含菌肥顺利问世。水溶肥中常见的问题如溶解性、胀气和结块等问题,是历来困扰水溶肥市场的主要问题。为规避水溶肥市场出现该类问题,郭景丽带领团队从调研销售一线开始,展开了长达半年的水溶肥室内配伍的攻关试验。添加一种原料,两种原料,三种原料,再整体复配。由于水质的原因,每次试验结果并不能保持一致,后通过反复试验、认真观察、及时总结。最终找出原料的标准,成功攻关了水溶肥常见问题,并夯实了后期水溶肥的研发和推广。
郭景丽来心连心8年,每年都有研发的新产品。因为产品研发和推广她常常出差在外,有时候一走就是一二十天。女儿小的时候她在外地常常通过视频看女儿,女儿长到一两岁的时候对她还是生疏,夜里哭闹着不跟她睡,她只好等女儿睡着了再把女儿抱到自己的身边。正是由于郭景丽对科研的热爱和专注,几年来,她研制出来的产品有4个已经进入市场,公司储备的新产品还有四项。近几年根据国家控制化肥产量、减少化肥养分的趋势,郭景丽研发的新产品在增效、节能、环保上大做文章,几个新产品正呼之欲出:利用“腐植酸 ”技术开发高效腐植酸复合肥,降低养分用量;美可秾的升级项目,推广可滴灌的高端产品;配肥站增效包开发,真正做到测土配肥,开发出适合本地的配方;针对东北地区玉米设计开发的速效加长效的腐植酸肥料;腐植酸类特肥等等。目前,这些符合国家政策又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有的正在攻关,有的已经在田地上小面积试验,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在大地铺展开来。
来到心连心八年的郭景丽庆幸自己八年前在网上和心连心的不期而遇,在这里她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她不知疲倦,乐此不疲,把自己完全溶化在化肥的事业里。心连心也珍惜自己的选择,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尊重科技人员的创造性。郭景丽先后担任了聚能网项目、水溶肥项目、生物专用肥项目和温室大棚的负责人。2018年8月,她被任命为技术中心腐植酸应用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