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明小时候是见过尿素的,他的老家在河南禹州。那时的尿素几乎都是日本货,农民很喜欢。不仅仅是尿素能变戏法似的让庄稼长得壮而旺,而且尿素没有碳铵的刺鼻味道,还不用像碳铵一样先挖坑后填埋的伺候,尿素就是往地上一撒就坐等丰收的来临,只是这时候这化肥少而且贵。
1992年,21岁的李红明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来到了新乡化肥总厂。当时也有大药厂邀他去,想了想,李红明还是跟着化肥厂的人走了。因为新乡化肥总厂到学校招生的人更求贤若渴,因为化肥厂的人说,他们马上要上尿素。
上尿素是早期心连心的生死之战,上去了化肥厂柳暗花明,失败了她就像众多的小化肥厂一样寿终正寝,但当时上尿素谈何容易?技术关,设备关,资金关,已经努力了几年,新乡化肥总厂的尿素梦还没有变为现实,李红明就是在这个节口来报到了。
为了尿素,新乡化肥总厂组织了60多个既年轻,且学历又高的工人去山东和安徽学习了四个月,这支队伍就是今天被称为心连心“黄埔军校”的“尿素培训队”,大学毕业的李红明当然在列。1995年12月30日,新乡化肥总厂的尿素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25的李红明此时已是尿素车间工艺副主任。
25岁,多好的青春年华,像雄鹰刚刚展开翱翔的翅膀,又逢众望所归的尿素生产线汩汩而来,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铺张开来,然而一场大病向李红明袭来。此时正是1996年的新年后不久,也是李红明新婚燕儿的第三天,李红明被查出患了胸腺瘤。手术后肺部转移,他倒在了病床上,一连9个月,手术、化疗、放疗,身体的疼痛难以忍受,精神的打击更让他万念俱灰。这个时候新乡化肥总厂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了他巨大的鼓励和支持,不仅一次次到郑州去探望他,领导也特事特办,一次次批钱为他看病。李红明知道这时候是厂里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但领导的共识是人和人才是比金钱更重要的因素。由于病情严重,没有人知道这笔巨款他能不能还上,但厂里的领导义无反顾,用多少支多少。李红明今天还记得,那年的9月,妻子要陪他坐长途汽车去郑州复查,出门时恰好碰见刘兴旭厂长,刘厂长知道了二话不说给办公室要汽车,专程送他去郑州复查,那个时候全厂一共两部小车,领导和业务上使用都磨不开的。
奇迹真的发生了,李红明经过近一年的抗争,肿瘤无影无踪了。这一年年底,李红明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了车间,来到了尿素生产线上,像涅槃重生,他无比珍惜眼前的一切,他要努力的工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尿素来报答化肥厂的同志和领导,报达这个如同部队和家庭一样生机勃勃的好地方。
李红明被任命为尿素主厂房工段长,从1998年到2009年调离一分厂尿素车间的10年中,李红明与车间、与尿素朝夕相处,不弃不离,他和大家一起,10年间把设计能力年产4万吨的尿素生产线改造成了年产30万吨,创造了改造后国内最大的“小”尿素装置。这10年,他领导和参与的改造数不胜数,每一次改造后的工艺优化,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这10年,尿素的各种技术改造项目硕果累累,每一个项目都是他深入实际的结晶;这10年,尿素升级遇到了无数难题,每一个难题的解决都是他呕心沥血的付出。
2000年后,尿素改造进入高峰期,但也是尿素装置出现问题最多的时候,更新设备带来的腐蚀给尿素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这一年,因一分塔腐蚀让尿素装置停车20多次,停停开开之间,让大家心急如火,但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李红明心里也急,但不能就这么按着老传统让停停开开成为升级后的后遗症,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他在车间蹲在分析室,在家里查资料想办法,终于开发出了判定尿素装置设备腐蚀部位的分段分析方法,只要成品镍含量被控制的越低,设备腐蚀就会越容易发现,也越容易被消除。这一成果让应对尿素腐蚀长上了眼睛,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影响生产的顽疾,使尿素不断升级提高成为可能。
尿改装置的不断提升,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必然会给设备带来一系列问题,许许多多难题迎面而来。尿素的关键设备一吸塔温度超指标就是尿素装置改造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温度要求设定在45度,但在生产过程中设备常常有超温,超温次数多了,就是停车热洗,严重影响了尿素的长周期生产。李红明在精心观察研究之后认为,这种局面是技术和管理都存在问题的,他经过反复对比,确定塔盘漏液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关键。因此技术上一是要做好密封,二是要保持塔盘上液体的存量,在管理上要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双管齐下很快就收到了效果,终结了尿素装置定期停车热洗氨冷的历史,之后的尿素装置长周期运行有两次突破了一百天。
李红明在一分厂尿素车间的十年中,随着尿素产量的不断提高,技术革命也连连报捷:系统置换改进回收原料减少污染;氨冷改造突破夏季生产瓶颈;深度水解操作优化项目使尿素实现真正的清洁生产;氨冷水路改造一举排除停车冲洗换热列管的障碍等等。
2006年,李红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编写了《尿素操作安全必读》手册,不仅受到了尿素车间工人的欢迎,在整个工厂也引起了巨大震动,其它车间和岗位也纷纷效仿,制定出本行业的安全手册。总厂为此特别奖励李红明现金3000元。李红明对此小册子深有感触地说,工段长最怕工人出事故,这个册子大部分都是自己工作惊恐后怕之后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只要按着手册操作,事故就不会发生。
2013年,李红明离开了他坚守了十多年的尿素事业,到三分厂当总工程师,但他依然没有真正离开尿素。在三分厂的三年中,他为尿素生产和技术创新又屡建功劳:尿素两次节能改造项目;造气增氧制气项目;新上一套中压甲醇项目。这段经历让他荣获了2015年的“氮肥行业节能减排先进个人”。2016年,李红明调任公司技术中心,他仍然关注着尿素的生产和发展方向,很快就研发出一种新的高纯尿素产品,已经在四分公司投入生产,年产量1万吨,市场前景光明。2017年,作为主要参与人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5xx尿素技术,主导实施了尿素造粒塔粉尘超低排放项目。
李红明走进心连心27年,与尿素结缘27年,尿素是心连心的发展之基,也是李红明心血和价值的挥发之地。